关于印发2006年福建省中考试卷评价报告的通知
|
|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2exam.com整理 2007-3-21 8:46:33 |
关于印发2006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评价报告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落实我省《关于推进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区2006年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发挥考试与评价在促进学生、教师发展及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式中的功能,进一步提高我省中考命题水平,更好地推动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我省部分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教研员,对2006年全省各设区市的9套中考试卷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估。现将《2006年福建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以及《2006年福建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各学科试卷评价报告》印发给你们,请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研究,在总结本地区2006年中考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提高2007年初中毕业班教学水平和中考试卷质量。
2006年福建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评价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和完善初中学业考试的评价与导向功能,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抽调了部分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组成各学科的试卷评价小组,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通知》、相关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以及省教育厅有关中考中招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对全省九个设区市课改实验区初中学业考试试卷进行了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分析与评价,形成各学科的评价报告。现将全省的总体情况汇总如下: 一、试卷总体评价 1.命题依据明确 2006年福建省各设区市中考命题能够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和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指导意见》中“三个有利”的要求,基本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课程标准》和《200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 2.体现课改思想 试题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加强与科技发展、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突出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体现新课标倡导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基本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基本做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对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3.正确引导教学 试卷总体上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性质,较好地落实“注重双基、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面向大多数考生,基本没有人为编造的繁、难、偏、旧试题或怪题,各课改实验区的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大体为8:1:1,大部分试卷达到了省教育厅规定的80%左右合格率的要求。 4.形式活泼多样 许多试卷都注意以生动活泼的图片资料、生活案例来设计题目,以轻松活泼的考试形式来来考查相关知识和能力,做到图文并茂,新颖活泼,可读性强,符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做到科学性与趣味性、严肃性与活泼性的统一,在加强信息提取能力考查的同时,激活了考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非智力因素。 5.设计技术有所提高 各市试题在试卷结构、内容抽样、素材选取、设计形式、设问角度、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拟定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基本做到了科学规范,准确合理,试题设计服从并服务于考试目标,使考试较为全面地实现了衡量学生学业水平和高级中学选拔新生的两大功能。 个别设区市在考试之后没有对试卷和考试情况进行必要的分析,宁德市没有报送各科分析报告,还有个别设区市没有报齐相关考试数据,致使本次全省的分析评价缺少全面的素材。 二、试题主要特点 1.注重“双基”考查,注意控制难度 各市的大部分试题都能以基础题为主体,着重考查初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学科核心内容和基本能力。对基础的考查,各份试卷不局限于对知识的机械识记,基本杜绝了简单记忆、生搬硬套、机械计算的试题,而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改变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语文学科重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基本的阅读与表达等能力,英语学科强调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完成任务的能力”,政治、地理学科重视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物理、化学学科注重课内核心内容和科学素养的考查。 从试卷的难度看,各市注意控制难度,多数试卷题量适中,结构简约合理,表述简明易懂,改变了以往过于注重技巧和形式的做法,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正常发挥,从总体上保证了大多数考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不少试卷的难度仍然偏大,未能达到省教育厅规定的基本合格要求。从学科看,各市外语、化学学科的合格率偏低,不少试卷都达不到60%,没有一份试卷的单科合格率达到省厅规定的80%的要求,反映出各市两个学科的命题要求过高,教学负担过重,需要进行调整。从地区看,根据下表数据,有的地区总体平均分不高,不少学科试卷的合格率不达标。各市各学科得分情况如下: 各市课改实验区初中学业考试平均分、及格率(%)汇总表
学科 |
项目 |
各 设 区 市 试 卷 |
福州 |
厦门 |
泉州 |
漳州 |
三明 |
龙岩 |
南平 |
莆田 |
宁德 |
语文 |
平均分 |
112.4 |
99.85 |
106.71 |
98.7 |
107 |
106.08 |
108.44 |
101.51 |
100.23 |
合格率 |
92.6 |
92.91 |
82.99 |
90.63 |
/ |
82.1 |
82.39 |
75.73 |
69.86 |
数学 |
平均分 |
109.2 |
86.66 |
106.2 |
99 |
106. |
99 |
100 |
81.12 |
95.27 |
合格率 |
80.02 |
72.83 |
75.4 |
67 |
77 |
63.76 |
72.65 |
49.71 |
63.63 |
外语 |
平均分 |
100.52 |
86.19 |
94.87 |
83.07 |
105.3 |
89.85 |
85.33 |
95.16 |
94.21 |
合格率 |
64.32 |
70.84 |
56.49 |
61.97 |
68.69 |
51.6 |
50.66 |
56.76 |
55.78 |
思品 |
平均分 |
78 |
72 |
72 |
72 |
74.7 |
69 |
74 |
69 |
/ |
合格率 |
90 |
90 |
88.5 |
79 |
83 |
73 |
83.5 |
77.5 |
/ |
历史 |
平均分 |
78 |
/ |
68 |
61 |
82.5 |
63.4 |
75 |
68.55 |
/ |
合格率 |
85.1 |
/ |
71.51 |
79.05 |
84.4 |
61.26 |
78 |
71.19 |
/ |
地理 |
平均分 |
76.1 |
73.5 |
72.5 |
72.0 |
88.4 |
70.7 |
62.7 |
77.0 |
/ |
合格率 |
80.3 |
86.7 |
74.5 |
78.0 |
78.0 |
68.8 |
57.0 |
80.7 |
/ |
物理 |
平均分 |
70.1 |
57 |
69 |
73.5 |
66.8 |
57.3 |
67.7 |
59.1 |
/ |
合格率 |
74.9 |
70.3 |
67 |
75.6 |
64.9 |
49.9 |
65.3 |
52.6 |
56 |
化学 |
平均分 |
70.03 |
60.61 |
74.1 |
62.5 |
62.07 |
60.17 |
63.75 |
62.54 |
60.1 |
合格率 |
71.19 |
60.63 |
73.6 |
60 |
60.00 |
52.2 |
61.71 |
55.53 |
56.80 |
生物 |
平均分 |
80.08 |
65.82 |
81.1 |
68 |
75.65 |
69.64 |
68.38 |
77.82 |
/ |
合格率 |
80.3 |
86.17 |
84.1 |
85 |
80 |
70.83 |
75.38 |
82.79 |
/ |
2.联系实际生活,反映时代特征 各地试卷在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选择具有时代特征的试题载体,关注知识的社会价值和引导学生的应用意识上继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试题注重联系实际,以重大热点问题、社会生产发展和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事件为载体进行命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试卷较为集中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十一五”规划、2008年北京奥运吉祥物、“神舟”六号、青藏铁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消农业税、创建节约型社会、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热点问题,反映了政治课“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政治、地理、历史、生物学科中的许多试题运用学生生活素材命制,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与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加强反思,转变理念,端正行为,富有真实而浓烈的生活气息。英语学科试卷的语篇选择注意选材多样,内容新颖,如选择人物介绍、新闻报道、幽默故事、心理咨询、商品广告、社会生活、科普知识、时事政治等材料进行设计,具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选材渗透了思想性和教育性。数学学科的不少试题取材于真实的情景,有关数据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图表才能得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化学试卷最突出的是能充分利用真实的新科技信息、生活信息、学生学习活动信息以及当地社会的信息作为试题的背景,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中应用所学知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联系实际设计试题中,各地加强联系当地实际,体现乡土特色。中考命题权下放到各设区市之后,各市在命题过程中不断探索利用当地资源设计试题,加强以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感受得到的当地事物作为命题素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统一起来,进一步贴近生活,使试卷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在这方面,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试卷尤其突出。语文试题重视地域文化的导入,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语文就在我身边”,有利于引导学校重视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治试题广泛运用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设计试题,注重选材的本土化,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作载体,加强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生活。历史、地理试题加强乡土历史和地理的考查,对于促进学生了解关心家乡的历史和现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3.重视情感教育,加强人文关怀 各地试卷重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上进行了许多尝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学科德育功能得以发挥,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法律意识、生活态度,环境意识、责任意识、科学精神、民族情感等方面发挥了作用。政治试卷从德育课程的性质出发选择考试内容,重视心理品质、道德规范、法制意识、爱党爱国情感教育,特别是唱响“八荣八耻”的主旋律。物理、地理、生物卷不少试题重视发挥情感教育功能,引导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化学试题加强对科学成果的辩证认识,感受科学精神的意义等。 文科试题加强对民族文化成果和历史人文素材的运用,如政治卷中许多试题运用民谣、诗词、歌曲、历史典故来设计,历史、地理卷中运用诗词、历史名人、文物、富有民族意义的建筑等命题,使试题更加优美可读,加强人文熏陶和人文精神教育。 多数试卷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考试情绪,试题的情境设置、语言表达贴近学生生活,一些答案的设置注意学生的发挥空间,努力克服呆板、僵硬的卷面形式和唯一的标准答案,这些都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反映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各市多数试卷注意通过图案和文字说明,对学生答题进行提示,给予激励,缓解考生紧张焦虑的心绪。文科类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采用采意给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保证学生合理的答案得到合理的分数,创新的观点还能得到奖励分,鼓励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4.加强探索创新,加大开放思维 在中考命题改革过程中,各市出现了不少富有新意的试题设计方式。各地英语试题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一些新题型、新举措,题型结构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不少试卷在阅读理解题中设置了用语言做事的题型。政治试卷在非选择题的设计形式上进行探索,设计了“漫画赏析”、“学法用法”、“体验感悟”、“各抒己见”、“平安校园”、“调查分析”、“实践探究”等许多能够较好体现知识与能力考核的题型。三明卷的非选择题部分再次以一位学生的“成长记录”为主线贯穿始终,使学生的成长过程融入试题,独运匠心。 除了在题型设计上的创新之外,各市比较重视考试思想的创新,加大探究性试题的运用,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化学试题坚持设置一定比例的探索性试题,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进行考查,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猜想、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部分化学试卷十分重视对实验的考查,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反思实验,全面反映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较好的考查了探究实验的各个步骤。物理、生物试题注意对学生利用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认识和利用图表和数据的能力、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资料、信息能力的考查,努力体现学科特点。政治卷把实践探究作为一种基本题型,引导学生通过基本材料和已有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环境问题、社会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等)进行初步的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在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进行知识能力考核中,开放性试题的比重得到进一步加大,提建议、出主意、想办法的题型大量出现。各地试卷中出现不少可选择作答的题目,有许多设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实际情况作答,允许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问题,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不拘泥于唯一答案,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各地试卷,在考试内容与形式上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商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纲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仍然存在 有少数试卷不能按照《考试大纲》要求设计,存在超纲现象。厦门政治卷的考试内容结构与考纲不相符合;漳州历史卷以辨析题代替改错题,难度要求太高;生物科六份试卷中存在题目的难度或考试范围超出《考纲》要求的现象;数学卷也存在超纲现象。 有的题目设问指向不明,问题过于空泛,存在着试题成人化的倾向,或超出学生学习范围和知识水平,使学生难以作答。个别政治、历史、生物、化学试卷中,有的试题要求学生对某个事件发表看法或谈认识,题目指向宽泛而不明,容易引起歧异,学生难于回答。有的历史卷要求考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有的地理卷要求学生分析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选择在内蒙古高原着陆的原因,超出了学生的能力水平。 2.试题或答案表述存在知识性错误,或缺乏科学性、严密性 有的试题由于命题人员对问题的理解不到位,或推敲不足,造成一些技术性和科学性的失误。如有的试题把“妈祖文化”定位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够科学;有的历史卷要求学生从利、弊、有利有弊的多角度中“任选一方面”评价斯大林模式,不符合历史评价应全面、客观的要求;地理卷中有的试题要求根据题中“啊,长江!你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说明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其中“三级阶梯”的结论难以得出;有的化学试卷认为“铁铸造锅”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认为居里夫人首先发现原子具有放射性(应该是法国贝克勒尔),这都是错误的。数学、生物等试卷中也存在个别题目文字表述不恰当,存有歧义,个别试题门槛偏高、难度偏大等问题。 3.版面设计、图片运用、情景创设上的失误 有的试卷只注重内容,忽视卷面处理和版面设计,如厦门政治卷卷面和参考答案文字密密麻麻,不仅阅读量大,而且没有根据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字型、字号,容易导致阅读疲劳,不利于学生答卷和教师评卷。 不少试卷中题目的图像处理不好,有的图片太小,模糊不清,有的图片太杂,干扰信息过多,有的图名或文字标注不准确等,影响了考生作答。 一些试卷中个别试题的背景材料很丰富,文字和图片很多,但与答题关系不大,材料设置变成多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厦门政治卷设置了大量材料,学生的阅读量和答题书写量太大,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回答;个别地理卷、历史卷中一些试题的情景材料很多,但不看材料学生也可作答,材料略显多余。化学试卷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冗余、穿鞋戴帽”的情况,试题设置的情境与所考查的问题之间不存在内在的、必然的、实质性的联系,如龙岩卷11题,在卷面容量(只有4码)有限的前提下,采用将近150个字符数和一个表格的大篇幅来考查学生对当地空气质量等级标准这一个小问题,这种“信息背景大而考查内容少”的命题取材方式应加以控制。 还有个别选择题的题肢和题干联系不紧,答案有牵强附会之嫌,有的试题名为探究题,但并无探究的实质。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有待改进 各地试卷在三维目标的落实上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考查方法的研究和相应题型的设计还不到位,多数学科试卷从试题的内容结构看,对“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考得多,而对其它二个维度目标的考查相对较少,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形式,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导致各地试卷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命题人员未能深入学习理解学科《课程标准》和《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的要求,出现了超纲、超越学生实际水平的现象;二是当前主要还是经验型命题,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科学命题理论作指导,缺少对考试群体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三是命题人员的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四、今后命题建议 1.加强命题管理 在目前各设区市独立命题的条件下,应加强命题的监督与管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进行命题,坚决杜绝命题的随意性,反对以任何形式随意改变考试时间、分值和试卷结构。 命题人员的选择应注意不同类别学校的代表性,要关注命题人员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熟悉程度。应加强命题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其学科业务能力和命题技术水平,特别是提高命题人员对命题指导思想、试题基本技术指标、试卷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指标等的理解和把握。 多数学科都存在着排版不当和图片不清等问题,应该通过加强命题管理来加以改变,提高试卷的质量。特别是地理学科,图表具有较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更要重视其图像的清晰准确。 2.适当调整试题难度 中考具有水平测试和新生选拔的两大功能,随着高中教育的发展和招生人数的增加,各地应该重视水平测试的要求,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努力控制试卷难度,力求达到合格率80%的要求。命题人员要掌握好试题难度预估技术,努力使考试达到其预期目标,反映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英语、化学学科难度普遍较高,得分率和合格率很低,历史科的辨析题难度也较高,应进行调整,减轻学习负担。 3.提高试题设计能力 进一步贴近生活:把科技发展、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结合学生身边的学习、生活的例子,充分体现时代性、生活化的特点,全面考查学生素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加强试题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从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充分挖掘和拓展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考查。 加强学科德育功能:试题设计和选择要注意考试内容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以科学的立场、正确的观点来认识事物,考试内容不仅要重视结论性考查,更要重视结论形成过程的考查,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各市可以进一步探索开放性试题的运用,在试题设计与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确定上,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个人独到见解,但必须考虑到初中生的实际,注意把握理论的难度、深度和能力的层次,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与自尊心,以达到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高度重视试题的科学性:命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试题内容不科学、个别试题立意不明确、一些题型分值结构不合理、格式不规范、命题表达不严谨、命题范围不明确,试题编制不科学,导致试题与测试目的相左等问题。因此,在命题过程中按照科学的原则进行操作,避免在试题中出现科学性、技术性错误和语言表述上的失误,把握好试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使试题科学、严谨,卷面简约、美观、大方,评分标准准确、合理,份量、难度适当有效。 在探索开放性试题运用的同时,要注意评分标准的可操作性,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答题的可能性,努力提高评卷的准确性。同时,还要研究试卷的适宜阅读量,尽可能降低试卷的文字量,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解答时间,以利于学生的发挥。 4.探索考试命题的改革创新 各市应该学习借鉴省内外、国内外考试命题的一些成功经验,探索初中学业考试内容与形式以及命题、评卷方法的改革,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理念。可加强不同地区的协作,进行联合命题,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增加试卷中的选答题,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成果;改进评卷方式,运用计算机评卷,提高工作效率;借助现代技术尝试建立试题题库等。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
|